近日,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福勝以《人的不安全行為與對策》為主題,開展了專項安全教育培訓。教育培訓緊密結合實際,從人的不安全行為的種類入手,深度剖析了產生了不安全的一般原因、心理認知的原因、心理狀態的原因、故意違章行為的心理因素等,并根據這些原因給出了治理對策,內容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照亮了安全管理中的看不見的角落。
吳福勝董事長多次強調,看待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安全管理更是如此,近年來公司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工作,堅持從嚴管理,下達一號督辦令、開展安全宣誓、舉行三地專業檢查等,公司安全生產形勢呈現穩中向好態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可是公司安全管理仍然存在著“查不完的隱患,抓不完的整改”的怪圈。筆者認為,這樣怪圈的存在,正是因為安全管理沒有深入到看不見的角落,沒有直指關鍵。
何為看不見的角落,此次安全教育培訓指出了一個在日常管理中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那就是不安全行為的心理。2019年,公司下達的一號督辦令提出“教會他怎么干,考核他能不能干,引導他為誰干”總要求。這個總要求涵蓋了搞好安全管理的主要思路,“考核他能不能干”就是約束行為,“教會他怎么干”和“引導他為誰干”針對的就是不安全行為的心理。然而聯系公司實際,有些單位在安全管理上往往只是側重“考核能不能干”,喜歡一罰了之,以強壓的態度推行安全管理。如此一來,隱患容易在看不見的角落生根發芽,一旦不安全行為的心理根深蒂固,無論怎么整改,安全隱患依然會如同野草一樣不斷叢生,自然就產生了“查不完的隱患,抓不完的整改”的怪圈。
如果將安全管理比作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想要打贏安全管理這場戰爭,既要攻城更要攻心。針對不安全行為,此次教育培訓給出了“六策”,即完善的管理體系、嚴格的規章制度、健全的安全績效考核機制、持續的安全培訓、有效的行為引導、良好的安全文化。這“六策”貼近現實,指導性強、可操作性強。在“六策”中管理體系、規章制度、考核機制等是攻城的良策,指導戰勝可見的不安全行為;而安全培訓、行為引導、安全文化等屬于攻心的良方,運用好便能戰勝不安全行為的心理。各單位要結合實際情況,以“六策”詳細對照本單位的安全管理,深刻查找存在的不足,認真加以整改。
實踐告訴我們,搞好安全管理工作,既要有連續作戰、戰無不勝的作風,在看得見的角落堅持掃平一切隱患;更要以繡花的功夫、釘釘子的精神,聚焦看不見的角落,在深層次“消菌殺毒”,不斷鞏固“安全大過天”的理念。安全管理是一門學問,要有決心、信心、恒心,保持“永遠在路上”的狀態,通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實現皖維的“長治久安”,為建成行業世界一流“品質皖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