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全球經濟格局因貿易保護主義而動蕩不安的當下,美國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動,出臺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造成了沖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眾多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和挑戰。
早在年初召開的集團公司二十屆四次職代會上,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福勝便高瞻遠矚地指出,當前全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動蕩與變革,宏觀經濟形勢既存在挑戰也孕育著機遇。完成2025年各項目標任務,要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的百倍信心。信心來自堅守初心擔當使命;信心來自行業一流的盈利能力;信心來自團結奮斗的職工隊伍;信心來自皖維日益增強的社會影響力。圓滿完成2025年目標任務,廣大干部職工要挺膺擔當,牢牢把握“好的狀態、強的作為、優的結果”三原則,激發干的狀態、強化干的作為,彰顯干的結果。
近日,吳福勝董事長又在公司生產經營調度會上進一步分析世界經濟形勢,分享《人民日報》評論文章《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并對全體干部職工提出三點殷切期望。一要提高認識,精準看待形勢變化,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敏銳的洞察力,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把握好發展機遇。二要堅定信心。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省委、省國資委黨委的統一部署,是皖維發展強有力的保障。三要勤奮工作。全體干部職工要時刻保持昂揚斗志,將艱苦奮斗的精神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
為此,集團上下要心無旁騖、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摒棄外界的干擾,專注于自身核心業務,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聚焦發展難題,勇于攻堅克難,以創新的思維和火花點燃智慧引擎;凝聚全員力量,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共同推動集團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破浪前行。
(二)做好“加法”,改革創新添動力。
多年來,集團憑借在PVA等核心產品上的持續投入和創新,逐步引領行業發展。通過不斷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廣泛的認可,塑造了較好的企業形象。這種對核心業務的專注,不僅為企業帶來了穩定的收益,更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改革是推動企業前進的動力。要在此“加法”上不斷發力,積極推進改革創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將資金精準投向關鍵技術研發領域。引進高端人才,建立創新激勵機制,鼓勵員工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強與高等院校的合作,不斷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緊密關注市場動態和客戶需求,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陳出新,研發具有更大競爭力的新產品,增強皖維在全球市場中的話語權。在管理創新上,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優化融合。
要持續以改革促管理,向改革要效益,以改革為契機,促進管理水平的提升。通過改革,打破封閉僵化的思維方式,鼓勵員工以開放、創新的思維看待問題;調整不合理的人員組合,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優化不合理的設備配置,提高設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提升職能部門的管理效能,避免推諉扯皮現象;淘汰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聚焦核心業務發展;改善不適應綠色工廠建設的現場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革新不適應新形勢需要的考核模式,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做好“減法”,將降低成本進行到底。
成本,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其管控成效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集團公司“賽馬”暨經營業績考核責任書簽訂會提出“將降低成本進行到底”,已然成為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各單位需在“減法”上做深做實、下足功夫,通過多維度、全方位的成本削減策略,實現輕裝上陣、降本增效。
通過提高產量,實現規模經濟,分攤單位成本;減少物耗,優化生產流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可控費用,嚴格預算管控,杜絕非必要開支;提高產品良品率,加強質量管理,降低次品損失;減少崗位冗員,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升人效;減少不必要開支,精簡管理流程,降低運營成本;降低采購成本,優化供應鏈管理,拓展采購渠道;加大銷售力度降低庫存,加速資金周轉,減少庫存積壓成本;降低項目投資,審慎評估投資項目,提高投資回報率;降低間接運營費用,優化組織架構,降低管理成本。
同時,推進科學管理,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和流程,實現成本管控的規范化、標準化;從嚴管理,強化成本意識和責任意識,確保各項成本管控措施落到實處;加強考核,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本考核指標體系,將成本管控與績效考核掛鉤;領導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頭踐行成本管控理念;將降低成本作為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的有力實踐,營造全員參與、全員降本的良好氛圍。通過這一系列“減法”舉措,企業能夠輕裝上陣,在市場競爭中憑借“價格”優勢,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進而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四)做好“乘法”,黨建引領聚合力。
黨建是企業發展的“紅色引擎”,能夠發揮乘數效應,凝聚起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要深刻領會集團公司2025年黨的建設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精神,通過突出鮮明的政治本色,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工作始終;通過突出黨建工作創新發展,推動五大產業鏈上黨組織聚合優勢、發揮聯動作用;通過突出強基固本、提質增效,用好“黨建+”機制,在生產經營、安全環保、改革創新、項目建設等工作中,以黨建工作引領和推動業務工作;通過突出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提振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和基層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通過突出清風皖維建設,持續推進企業政治生態持續向善向好。
在不斷健全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體系方面,要嚴格責任落實,強化責任擔當。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要明確自身責任,切實履行好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職責。強化監督專責,形成監督合力,充分發揮黨內監督、民主監督、審計監督等各類監督的作用,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堅持嚴字當頭,嚴格責任追究,對違反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規定的行為,嚴肅查處,絕不姑息遷就。
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要將學習教育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檢驗中心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以學習教育推動中心工作再上新臺階,以中心工作保障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企業落地生根,持續激發干的狀態,持續把準干的作為,持續彰顯干的結果,進一步凝聚起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要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強化制度執行,為作風建設提供持久動力。要持續深化全面從嚴治黨,以嚴的標準推動各項工作任務高效落實。
(五)做好“除法”,安全環保除隱患。
安全環保是企業發展的底線,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皖維集團始終在“除法”上毫不含糊,全力消除各類微小的安全隱患。比如,加強安全和環保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員工安全培訓,增強員工安全意識,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生產安全。在環保方面,加大環保投入,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和設備,積極推進綠色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要始終堅持“聚五有,求五變”的工作理念,以更加敬畏的思想認識對待安全環保工作,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健全的機制、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務實的作風,扎實推進各項安全環保工作。嚴格落實“四不放過”原則,對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不斷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積極運用雙重預防、智能化管控等信息化技防平臺,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和預警,提高安全生產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在環保領域,要始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不斷發揮國家級“綠色工廠”的使命擔當,從原材料的采購到產品的生產、銷售,每一個環節都嚴格遵循環保標準。積極引進和應用先進的環保技術和設備,持續推動生產過程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積極與同行業企業交流合作,分享環保經驗和技術,推動行業的綠色發展。同時,積極響應國家環保政策,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六)當前,時代發展的浪潮洶涌澎湃,全球經濟格局風云變幻,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如暗流涌動,激起千層浪。然而,對于皖維來說,憑借多年的深耕細作與戰略布局,五大產業鏈已具備規模,猶如一艘在商海中穩健航行的巨輪,雖面臨驚濤駭浪,卻已心中有數、手上有招,從容應對各種挑戰。
回首往昔,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時,皖維就展現出了非凡的韌性與智慧,精準研判市場形勢,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實現了逆勢增長,進一步鞏固了市場龍頭地位。那一場金融危機的洗禮,不僅讓皖維積累了應對復雜經濟形勢的豐富經驗,更錘煉了一支敢于拼搏、善于創新的職工隊伍。
皖維深知,企業發展的根本力量來自廣大職工。一直以來,始終秉持“發展依靠職工,發展為了職工”理念,將5000名職工緊密團結在一起。廣大職工就是皖維最寶貴的財富,職工的團結協作能凝聚起一股磅礴的力量。這股力量,是企業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更是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筑牢根基、積蓄動能、打造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的“最大法寶”。
如今,集團上下將繼續發揚優良傳統,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鏈水平,在時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